在潮汐将尽的日子里,城市的喧嚣像一口拧紧的缸,一旦有人敲响,便只剩回声。可在厦门的东坪山脉深处,忽然有一座园子悄然落地,它并非浮华的观光建筑,而是以棋为桥,以历史为心的文化物件。若把目光从海天的变幻里抬起,这座弈棋园仿佛从山石间走出的一段沉默说话,静默却不失锋芒,像鲁迅笔下对现实的直指,却用围棋的方圆来承载家国情怀。
山海之间的这段因缘,原本不过是一段历史的注脚,却被赋予了新的写法。弈棋园并非仅仅一处风景名胜,而是立体的史书,一座能让人听见棋声与铠甲声互相回响的场域。其设计的核心,取自郑成功弈棋图的意象,把历史的瞬间凝结进石雕与墙面之上,使往昔的谋略在静默中复活。
历史的烽烟并非远去,它在地下棋盘的边线处露出了一丝锋芒。2022年6月28日,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弈棋园在东坪山正式揭幕。开幕之礼并非喧闹的大型典礼,而是以一种平静而庄重的方式进行:中共厦门市委原副书记陈秋雄与中国首位围棋世界冠军马晓春九段共同为园区揭幕。园区的核心景观来自《郑成功弈棋图》,雕塑将郑成功与幕僚王忠孝对弈的历史画面定格,于静默之中讲述一个处于关键时刻的策略故事。
展开剩余72%这场棋局发生在决定挥师收复台湾的时刻,郑成功身披甲胄,却披着明代文士的蓝袍,执棋沉思,边听取前线捷报,边以棋盘推演战局。此情此景并非单纯的军事象征,而是一种“方寸之内现大千”的谋略表达,仿佛在宣告:包罗万象不过是千里战线的一粒棋子,弹指之间便可改变山川的走向。这一儒将造型的呈现,突破了以往对郑成功的单向神化,成为全国首个以文人形象呈现郑成功的主题雕塑,给历史人物注入了新的面容与意味。
弈棋园的设计不仅是对历史的再现,更是在两岸文化对话中的一处坐标。它与金门太武山的郑成功观兵弈棋处遥相呼应,构成了“雕塑场景与历史遗址相互印证”的双向联动。园内的石刻遗韵由王忠孝撰写的《百字赞》镌刻于岩壁,与弈棋浮雕墙一道,扩展了历史叙事的空间层次,使游人仿佛在穿梭于一段跨海的对话中。围棋成为这段对话的媒介:在园区揭幕的同时,还举行了海峡两岸青少年业余围棋交流赛,12支队伍在同一棋盘前纹枰对弈,马晓春九段与台湾棋手阮玟蒨联袂解说,让两岸情感在黑白之间逐渐凝固,像海风把两岸的距离慢慢吹平。
弈棋园并非只是在记忆中栖居,它在自然山林中创造出三重意境的游赏体验。首先是奇石仰观,蜿蜒的石径引导访客在幽深处探寻胜负的线索,岩壁上“郑成功东坪弈棋”的石刻与棋局影雕若隐若现,仿佛历史的棋谱就码在岩脊之上。其次是山林秘境,松竹掩映的围棋广场上,郑王对弈的雕塑群如同天然的展厅,山风掠过,仿佛还能听见当年落子时的回声。再者是天光云影,登上观云亭,远望厦门半岛的风光,海天的边界在此处化为一幅安静的画卷,硝烟早已退却,只余清风与远山。
作为厦门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二期的核心节点,弈棋园串联起鸿山公园延平郡王祠、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等历史遗迹,形成一条名为“成功之路”的文化游径。到2024年,它更被列入厦门市“早安思明”文旅重点推介项目,成为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典范。此处的每一步,似乎都在提醒人们:历史并非死物,而是你我脚下的路,是需要在今日继续走下去的活生生的对话。
结语之时,走进观音山路,踏上弈棋园,脚下是郑成功昔日练兵的故土,眼前则是海峡两岸在和平发展中共同书写的新篇章。这座仅数千平方米的园林,以围棋的方圆之道隐喻家国情怀,将历史的铿锵铁马化为今日的清风鸟鸣。愿我们在这方寸之间,既不沉迷于往昔的辉煌,也不被现实的喧嚣所惑,学会以理智与善意,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和平与进步。愿这片山海之间的棋局,成为每一个人前行的灯塔,照亮你我共同的未来,愿你我都在追寻与努力中,拥抱更加光明的日子。
发布于:山西省配资网站首页配资,寻钱网配资,配资公司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