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政令,允许美国国防部在官方场合使用“战争部”这一次级称谓。
特朗普同时要求白宫团队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动这一更名的永久化,其中包括立即向国会提交正式的立法建议。命令下达后,五角大楼官方X 账号迅速完成更名,其官方网站域名也启动调整。
(一)
更名,首先是思想的交锋。纵观美国军事部门的历次更名,都离不开军事思想的大幅转向。
美国“战争部”源起于独立战争时期的军政动员,随后在联邦政府架构中制度化、专业化,并在18世纪90年代完成与海军事务的分置,奠定了美国国家安全官僚体系的早期格局。
1775年6月14日,大陆会议授权组建“大陆军”,并于翌日推举乔治・华盛顿为总司令;同年10月13日又决定建立“大陆海军”,11月10日设立“大陆海军陆战队”。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通过,美利坚宣布独立。随联邦政体逐步成形,1789年8月7日,国会在内阁层级正式设立“战争部”,以统筹陆军、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运作与维护,确立了国家军事事务的行政中枢。1790年8月4日,又设立“税务缉私巡逻队”(今美国海岸警卫队前身),以维护关税与近海治安。至1798年4月30日,随着“海军部”的单独设立,海军事务自战争部剥离,战争部职能逐步收束为以陆上军务为核心的管理机关。
正如特朗普在更名行政令中指出的,正是在“战争部”这一名称之下,美国取得了包括1812年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胜利。那么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何将其更名为 “国防部”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核武器的出现不仅为美国国家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使预防对手发动战争的门槛大幅提高。1947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法》正是这一系统性变革的产物,它不仅为1949年“国防部”的最终定名奠定基础,还同步创立了负责情报工作的中央情报局(CIA)与负责政策协调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SC),标志着美国安全政策从应对战争向预防战争延伸。
彼时“国防部”这一新名称,旨在向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盟友传递明确信号:在战后世界,美国的军事目标是预防战争、维护和平,进而为其军事力量的全球部署提供合法性支撑,与其试图扮演的“世界和平维护者”角色互为表里。
(二)
但与以往不同,眼下这次更名不仅回应外部安全环境的变化,也深受美国国内政治氛围的影响。
近年来,美国军队在性别多元化等议题上频频与“觉醒文化”挂钩,引发广泛争议。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强调,此次更名并非单纯换名,而是要“恢复五角大楼的战士精神”,让军队回归“打赢战争”的核心使命。
因此更名不仅是象征动作,更是特朗普政府重塑美军身份认同与价值取向的一环:通过批判“觉醒文化”、削减多元化项目、移除部分书籍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军队重新确立以战斗力和传统价值为中心的自我定位。
当然,从6月陆军阅兵式来看,这种话语与政策能否真正转化为战斗力,仍有待观察。
(三)
观诸事实,“战争部”名称的回归,并非仅仅是对未来战略的预告,而堪称对美国种种行动的“精辟总结”。据统计,美国240多年的历史,只有16年没有打过仗。冷战后,美国愈发倾向于使用武力而非外交手段,海外军事干预愈演愈烈。
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这一趋势仍在延续。在中东地区,特朗普政府于今年 3 月发起上任以来最大规模军事行动,对也门胡塞武装及其控制的红海航道实施大规模空袭与封锁,意图通过塑造 “战时总统” 形象转移国内矛盾。今年6月,美国更是绕开多数盟友,单方面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直接军事打击。与此同时,美国在台海、南海地区的军事挑衅持续不断,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展示肌肉。
这些行动共同描绘出一幅清晰画面:美国正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不惜激化矛盾以推行其单边主义议程。在这些事实面前,“国防”一词确实过于虚伪,“战争”表述相当名副其实。
(四)
然而与疯狂示强同时存在的,是曾经军事实力绝对领先的美国正在逐渐丧失全面战争能力的现实。而今,美国不仅在军事科技领域不再领先,还因深陷地区冲突而面临战备能力的下降。
9月6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再度威胁向伊利诺伊州最大城市芝加哥“派兵”,称要让芝加哥知道国防部“为什么被叫作战争部”。在无法通过大国军事竞争建立决策信心的今天,“战争部”似乎成为特朗普推进国内政治议程的一枚棋子。
至于更名决策的代价,不仅体现在高达十亿美元级别的标识与系统更换成本上,更表现为对美国领导力的无形损害。
对美国的盟友而言,尤其是那些基于集体防御条款结盟的国家,他们加入的本是以“防御”为核心的联盟体系。但随着美国公然将 “战争”作为军事机构的标签,无疑会引发盟友的不安:相关集体安全机制究竟是保障本国安全的“护身符”,还是将自身拖入战争深渊的“绞索”?
归根结底,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恢复一个19世纪的名称来应对21世纪的复杂安全挑战,不仅是缘木求鱼,更是倒果为因。恰如美国军事史学家马克斯·布特所说——当你享有空前且不受挑战的力量,自满就会变得习以为常;在长期好运之后,破灭就可能会突如其来地降临。从长远看,一个看似更具进攻性的名称,既遮盖不住力量收缩的事实,也改变不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撰文:朱思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配资网站首页配资,寻钱网配资,配资公司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