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风雨兼程,365天春华秋实
2025年7月16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汕医院
正式揭牌一周年!
这一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汕医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紧紧抓住“政校医”创新模式共建“一院两区”运营发展,升级优化逸挥院区资源,扎实推进金町院区基础建设,持续加强与总院无缝对接,做好“管理、品牌、技术、人才、学科、信息、文化”平移,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筑牢党建引领根基,践行惠民利民初心
持续推进党建宣传阵地建设。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以党建引领医疗业务开展,全力打造“医心向党”党建品牌,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开设“医心向党”党建专栏,共推出22期专栏党建推文。
打造“党建+健康+红色教育”新模式。与总院通过支部结对共建,共同打造中医药文化惠民巡回义诊、“健康同行 联学共建”系列党日活动,实现党建品牌塑造、健康服务升级、红色基因传承三重突破,为汕尾“百千万工程”提供红色传承、健康惠民新样板。
全面聚焦“百千万工程”。深汕医院党委致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镇乡,组织50余场“医心向党 健康同行”、“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巡回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累计惠及群众数万人次,发放宣传册万余份。
开展志愿者服务,提升群众就医体验。为患者提供免费复印超10万人次;招募来自汕尾各院校大学生志愿者771人次;组织志愿者服务行动118次。
创新“政校医”模式,推动中医优质资源下沉
依托“政校医”合作模式,新增名医工作室和教授工作室10个,涵盖肿瘤、内分泌、心血管、骨伤、针灸康复理疗等核心学科。柔性引进总院专家开展名医门诊并指导专科建设,推广特色中医适宜技术,填补医院技术空白10项,其中7项填补汕尾地区空白。中医药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扎实推进,成功开办汕尾市首届“西学中”班,输送30多名医疗、护理骨干赴总院进修学习,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发展中医特色优势,夯实中医内涵建设
完成中药房升级改造,平移总院目录中药饮片498种,共计处方3.9万张。17项中医适宜技术如埋针、耳穴压豆、艾灸、穴位贴敷、刮痧、推拿、拔罐、中药烫熨、中药熏洗等在24个科室全面开展,累计服务超8万人次,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
创新服务模式,开展6期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全国手术培训班,在线培训和观摩达25万人次;通过视频号进行健康科普直播43场,惠及民众;总院名中医定期到汕尾电台《健康生活》栏目直播,讲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
聚力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医疗业务大幅增长,中医药指标实现倍增发展。这一年来,深汕医院医疗质量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总诊疗人数、出院人数、手术量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名医诊区安排总院名中医专家出诊超60人,诊疗量近14000人次。
推进学科建设,提升综合实力。中医经典病房、肿瘤科成功入选广东省“十四五”省级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入选广东省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2025年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构建起“重点专科-旗舰科室-科研平台”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体系,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临床科研转化提供战略支撑。
创新驱动,助推科研新突破。自揭牌以来,突破性发表SCI论文4篇;荣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首次获批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科研基金2项;获批省级中医药继教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14项。
回首过往,成绩斐然!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深汕医院将继续围绕打造粤东地区头部中医院、争创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直面当前,惜时奋发,凝心聚力,奋楫争先,全力推进“一院两区”建设发展,辐射带动市域内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满足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打造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来源 | 深汕医院
执行编辑丨杨秋雨、杨凌、寸德俊
责编丨梁幸琳、王爔晨
审核丨杨铭昊
审定丨方熙茹
配资网站首页配资,寻钱网配资,配资公司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